老年人遭遇家暴,应该如何自救?
来源:家与家律师事务所 作者:桂芳芳律师 时间:2022-04-19
夕阳无限好,家暴绝不要。
我们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,但岁月的智慧不能解决所有难题。比如家暴的困扰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,但其实很近,家暴也可能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。相比于年轻人,老年家暴受害者走出阴影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。
媒体案例:离婚8年的老太还是没能逃过前夫的毒手,被从三楼推下
新闻近期报道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悲剧。一对老夫妻婚姻将就了30年,终于在2014年离婚了,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,他们仍一起居住在小公租房。男方多次威胁女方,甚至曾放言道:“放火把家烧了,大家一起死。”终于在2022年的春节悬在女方心头隐忧还是落地了,前夫将68岁的前妻一把从三楼推下,导致老人家受伤严重。
惊魂未定后,老人家却表示不希望男方受到过重的法律惩罚。双方的行为和态度真是让人唏嘘,要知道男方这一推可能会伤害到前妻生命安全啊。
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,全国2.7亿个家庭中有30%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,平均每7.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,每年有15.7万妇女自杀,60%是因为家庭暴力,而40%和家庭暴力有关。而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4%遭遇过家暴。面对暴行,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会选择报警。
这些冷酷的数据提醒我们,家暴问题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。老年人被家暴的问题同样严重,只是我们常常忽视了。举起拳头的人不完全等同于年轻人,老年夫妻之间也存在力量相对优势,且多年心理伤害导致精神上力量也变弱,老年人遭受家暴的时候处境更艰难。
老年人遭受家暴的3个问题
1、老年家暴受害者为什么会容忍家暴行为?
老年家暴受害者容忍对方施暴而不离开的原因很复杂,一般出于以下考虑:害怕报复、经济和心理上的依赖、担心警察不会认真对待指控、担心被舆论污名化。一方面,很多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,且中国人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的观念根深蒂固,家暴常被认为是“家务事”,且不好意思对外公开。另一方面,受害老年人常抱着侥幸心理,总是企盼不会有下次暴行,觉得忍忍就过去了。
在执法过程中,还存在家暴认定难、取证难、保护措施实施难、施暴对象处理难等问题,这些因素都会让无数的老年家暴受害者选择沉默。
2、哪些行为算是家庭暴力?
根据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的规定,家庭暴力不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殴打、捆绑、残害,还包括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、恐吓等方式实施的侵害行为。
3、公安机关对家暴受害者,有哪些职责?
公安机关对家暴受害者有保护职责。在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,民警应当及时出警,制止家庭暴力,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,协助受害人就医、鉴定伤情。
对于家庭暴力情节较轻,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,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,并通知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,还要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。
桂芳芳律师建言
遭受暴行的老年受害者承受了巨大的伤痛与无助,那么面对家暴,老年受害者应该做些什么呢?
1、在发生家暴后的第一时间,保存和收集好能够证明存在家暴行为的证据。
现实中因缺乏证据,使许多家暴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力的处理和追究,以致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后果。那么,能证明发生过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据有哪些呢?以下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参考:
(1)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,告诫书、伤情鉴定意见;
(2)有关组织的调解记录,病历资料和就医花费;
(3)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录音、录像;
(4)身体伤痕和打砸现场照片、录像;
(5)保证书、承诺书、悔过书及证人证言等。
2、及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,让暴力远离。
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创设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一重要制度。如果老年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,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,申请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、禁止被申请人骚扰、跟踪、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,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。
3、如因暴力导致感情破裂,可启动离婚。
如果夫妻感情确因家暴而破裂,受害者可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的方式,与施暴者彻底分开。如果受害者是无过错方,还可以主张多分财产,要求离婚损害赔偿。
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。家暴要么终止于离婚,要么终止于一方的暴力犯罪。对于身处家暴黑暗阴影多年的老年受害者而言,逃离不是易事,但仍应勇敢地迈出第一步。以法律为盾,为自己争取崭新的生活。